记者走基层|农机改装巧“变身” 大垄密植更“给力”

2024-05-08 14:39
7

    “来了,来了!大家让一让!”近日,鸡西市鸡东县平阳镇永发村村民楚建民家人头攒动,在机器隆隆声中,楚建民将一台旋耕起垄机开进自家院内,这台机器将在专家的巧手下实现“变身升级”。

楚建民说,这台机器是标准小垄的旋耕起垄机,今年为了提高粮食产能、提升单产,他将自家土地改为大垄进行密植栽培后,现有的这台农机装备已经不能满足作业需求,所以趁着这次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增粮服务团下乡,他想请农机专家帮忙“改造”。

专家指导现场改装农机

    “想把这台旋耕起垄机改成适合大垄整地作业的机具其实并不难,只需要两个简单的步骤。”科技增粮服务团的农机专家芦磊在现场边讲解边演示,他说:“第一步就是将起垄铧间隔式地卸掉,由5铧改为3铧,这样旋耕起垄机作业时就可以在旋耕整地的同时起出满足当地农艺需求的130厘米大垄。第二步就是把拖土板上的压紧弹簧摘掉,使拖土板处于一个上下浮动的状态,这样拖土板作业下压力不至于过大,而且还可以把土壤填充到原有的垄沟中,旋耕起垄作业后形成一个饱满的大垄垄形。”

同时,芦磊提示在场的农户们,因为拖土板并不一定是每个旋耕起垄机的“标配”,但它却是起好大垄的关键之一,所以针对没有拖土板的旋耕起垄机,可以加装一个拖土板,成本并不算高,在尽量不增加或少增加农民种植成本的基础之上,满足大垄整地的需求。

专家团在鸡东县平阳镇培训农户

       芦磊的这堂现场授课吸引来了许多附近村镇的农户,他们在现场纷纷掏出手机录制视频,随即发送到亲友群中,邹长亮就是其中一员。他告诉记者,自己经营一家农业公司,公司以土地托管、农资经销为主营业务,这些年一直致力于把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运用到农业生产中。

邹长亮说:“去年我用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种了30多亩地的玉米,当年每晌地的产量在2.4万斤至2.6万斤之间,而小垄栽培的晌产在2万斤至2.1万斤之间,增产效果明显。所以,今年我准备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推广面积增加到3万亩。”

“把小垄改成大垄,这意味着农民的耕作理念、模式、设备都将迎来一次更新,但是大家都特别有底气,因为有专家在现场手把手地教我们农机改装,还有传授各种农艺知识。我们留下了专家们联系方式,这样就可以随时随地请教他们。”说到这里,农户们都特别高兴。

农机专家现场指导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所的钱春荣研究员是这次科技增粮服务团团长,她介绍,本次共邀请了玉米、水稻、大豆、土肥、植保、农机等方面共10位专家为农户答疑解惑,通过集中授课的形式在鸡东县平阳镇进行农艺农机的技术培训,此外专家们还深入多个村镇,针对农户的种植情况分别在品种、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方面进行指导。

据介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自3月20日启动2024年科技增粮产能提升示范工程以来,已组建首批30个科技增粮服务团,对接全省22个县(市、区)、5个农场、2个林业局及佳木斯农高区共30个实施地,从良种选育、良技推广、地力提升、模式创新等方面发力,助推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